头顶球技术,即足球比赛中,运动员为了争取时间和取得空中优势,不等球落地,在高空中就直接用头的前额骨部位来处理球的方法。
(一)头顶球的作用
头顶球是传球、射门和抢截的有效手段,在进攻和防守中都起着重要作用。进攻时,可利用头顶球技术直接攻门或直接传球进行战术配合;防守时则可利用头顶球阻截,破坏对方的传球配合或抢截险球,解除门前的危急,转守为攻,使比赛更丰富多彩。
(二)头顶球的方法
头顶球可分为前额正面顶球和前额侧面顶球。这两个部位都可以做原地顶球、跑动中顶球、跳起顶球和鱼跃顶球。
1. 前额正面顶球
(1)前额正面原地顶球。
动作要领:身体迎对来球,两脚前后开立,膝关节微屈,上体后仰,重心放在后脚上,两臂自然张开,两眼注视来球;当球运行到身体垂直部位的一刹那,后脚用力蹬地,收腹,迅速向前屈体,身体重心由后脚移向前脚。当球运行到身体垂直部位顶球时,颈部保持紧张,快速甩头,用前额正面顶球的后中部,然后上体植球继续前摆。
(2)前额正面跳起顶球。
动作要领:原地双脚起跳时,两腿先弯曲,重心下降,然后两脚用力蹬地跳起,同时两臂屈肘上摆。在跳起上升过程中,上体后仰成弓形。两臂自然张开,两眼注视来球。在跳起到最高点做准备顶球时,身体成反弓形。当球运行到身体垂直部位前的一刹那收腹,上体快速前屈,甩头用前额正面将球顶出。顶球后,两腿同时自然屈膝落地。
(3)前额正面鱼跃顶球。
动作要领:当判断好来球的路线和选择好顶球点后,以单脚或双脚用力向前蹬地,身体接近水平状态向前跃出,同时两臂微屈前仲,手掌向下,眼睛注视来球,利用身体向前跃出的冲力,以前额正面顶球。顶球后,两手先着地,手指向前,接着胸部、腹部和大腿依次着地。
2. 前额侧面顶球
(1)前额侧面原地顶球。
根据来球的运行速度、运行轨迹,及时移动到位。两脚前后开立(或左右开立),出球方向的异侧脚在前,重心逐渐过渡到前脚上,眼睛注视来球,前膝微屈,两臂侧前后自然张开,当球运行至体前上方时,用力蹬地,前脚掌适度旋转,上体随着向出球方向扭摆,同时用力向击球方向甩头,以前额侧面击球的后中部(图2)。
图2 以前额侧面击球的后中部
(2)前额侧面跑动中顶球。
与前额侧面原地顶球动作要领相同,不同的是此动作是在快速跑动中开始和完成的,注意完成动作后的身体平衡。
(3)前额侧面跳起顶球。
分为原地跳起顶球与助跑跳起顶球。起跳动作及第一环节与前额正面跳起顶球相同。在起跳后的身体上升阶段上体向出球的相反方向侧摆,在身体达到最高点时,上体急速向出球方向摆出,颈部扭摆甩头,用前额侧面击来球的后中部,将球击向预定的目标。落地时屈膝以缓冲落地力量并保持身体平衡。
(三)头顶球易犯的错误
(1)由于害怕的心理,顶球时闭眼,以致造成错误部位顶球。
(2)对运行中球的速度、轨迹判断不准确,因而不能很好地选择顶球位置与起跳位置,顶不到球。
(3)掌握不好起跳时机,造成顶不到球(或早或迟),有时虽可顶到球,但也顶球无力。
(4)身体摆动环节不能协调有力地进行,影响顶球力量。
(5)由于习惯性闭眼或害怕缩颈等使接触球部位不准,影响出球准确性。
(6)跳起头顶球时,由于不能很好地控制身体,容易产生不协调的摆动,不仅影响出球的力量,也影响出球的准确性。
(四)头顶球技术的一般要求
(1)准确地判断来球的性质、球的运行路线,选择好顶球的位置和确定好起跳时间。
(2)顶球时,应在球运行到身体的垂直部位(即恢复到直立状态)时使头与球相遇。
(3)顶球时接触部位应是前额正面或前额侧面。
(4)顶球的开始用力时间,应是球运行到身体垂直部位前的一刹那。
(5)顶球时,蹬地、屈体、甩头等用力动作要协调一致。
(6)跳起顶球时,身体在空中要保持平衡,落地时要屈膝缓冲。